乳酪蛋糕:重乳酪蛋糕終極不失敗比例與細節做法全攻略
開頭就覺得,這世界上怎麼會有乳酪蛋糕這種東西啊?綿密、濃郁,帶點微酸,一口下去,什麼煩惱都暫時忘光光。你說它是甜點,我倒覺得更像是一種心靈慰藉。記得第一次在台北東區某間名店吃到那個經典重乳酪,天啊,那個味道就一直纏著我,害我後來自己跳進烘焙這個大坑,失敗了好多次,乳酪蛋糕差點變成我的惡夢(笑)。不過現在嘛,總算摸出點心得,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怎麼在家征服這塊迷人的黃金山!
目錄
食材篇:好蛋糕的靈魂所在
做乳酪蛋糕,食材真的、真的超級關鍵!你隨便買,做出來味道就是不對,相信我,這是我花了好多冤枉錢買來的教訓。來,看看我的必備清單:
- 奶油乳酪 (Cream Cheese): 這不用說了吧?乳酪蛋糕的主角!我試過好多牌子,真心覺得安佳 (Anchor) 和卡夫菲力 (Kraft Philadelphia) 最穩。安佳味道比較清爽,菲力則更濃郁點,看個人喜好。切記!一定要放到完全室溫軟化! 從冰箱拿出來硬梆梆就直接用?保證攪到天荒地老還有顆粒感,成品口感也會受影響。我有次偷懶沒等夠時間,打出來的乳酪糊疙疙瘩瘩的,烤出來表面醜死了。
- 鮮奶油 (Heavy Cream / Whipping Cream): 增加濕潤度和滑順感。記得買動物性的鮮奶油 (通常包裝上會寫乳脂肪含量32%以上),植物性的那種吃起來很假。用量也要控制好,放太多雖然更滑,但蛋糕體會太軟,不容易切得漂亮。
- 雞蛋: 通常是全蛋或蛋黃。也是要室溫!室溫! 冰雞蛋加進去,好不容易拌順的乳酪糊溫度一降,又容易油水分離結塊,真的會很想哭。我都習慣提前一小時拿出來放著。
- 糖: 細砂糖最好,容易溶解。甜度可以自己調整,我喜歡微酸帶甜的感覺,所以糖不會放太多。也有人用部分海藻糖,據說比較不甜膩,但我覺得差異沒那麼神。
- 酸奶油 (Sour Cream) 或 優格 (Plain Yogurt): 這個是秘密武器!加一點點進去,能讓乳酪蛋糕的風味更有層次,帶點溫和的酸香,平衡甜膩感,而且質地會更綿密濕潤。沒有酸奶油的話,用無糖原味希臘優格代替也行,記得瀝掉一點乳清。
- 餅乾底材料: 最常用的是消化餅乾或OREO餅乾(去掉夾心)。壓碎後拌入融化的無鹽奶油。奶油量要夠,不然餅乾底會散開,切的時候崩掉。比例大概是餅乾碎:奶油 = 5:1 或 6:1(重量比)。我喜歡消化餅的麥香,跟乳酪很搭。
- 玉米粉 (Corn Starch) 或 低筋麵粉: 少量加入,幫助蛋糕體凝固穩定,尤其做輕乳酪或日式乳酪蛋糕時更需要。但重乳酪可以省略,保持純粹濃郁。
- 檸檬汁/香草精: 提味用的,一點點檸檬汁能讓乳酪的風味更明亮,香草精則是增加香氣層次。可加可不加,看個人。
各種奶油乳酪特性小比較(個人心得)
品牌 | 質地口感 | 風味特色 | 價格 | 個人評價 | 適合類型 |
---|---|---|---|---|---|
安佳 Anchor | 較紮實綿密 | 乳香清爽,微酸感較明顯 | 中等 | 品質穩定,不易出錯,性價比高 👍 | 重乳酪、紐約乳酪 |
菲力 Philly | 非常滑順細膩 | 濃郁飽滿,奶香厚重 | 較高 | 經典之選,風味濃烈,愛濃郁者首選 | 所有類型皆宜 |
總統 Président | 柔軟濕潤 | 溫和細緻,酸度較低 | 高 | 質地極佳,但價格貴,CP值稍低 😅 | 輕乳酪、慕斯類 |
卡夫 烘焙用 | 較軟 | 風味較平,乳香不突出 | 低 | 便宜,但香氣和質地稍遜,不太推除非預算緊 🤔 | 練習用或對風味要求不高 |
這裡要小小吐槽一下,好的奶油乳酪在台灣賣得真不便宜!每次買都覺得心在滴血… 但為了做出好吃的乳酪蛋糕,該投資的還是得投下去,對吧?食材偷工減料,味道騙不了人的。
食譜篇:我的終極不失敗比例(重乳酪為例)
失敗太多次後,我終於找到一個超穩定的黃金比例,分享給大家。這個份量適合一個標準的6吋圓形活動模。
餅乾底:
- 消化餅乾: 120g (大約10-12片)
- 無鹽奶油: 50g (融化)
- 可選:一小撮鹽 (提升風味層次)
乳酪糊:
- 奶油乳酪 (室溫軟化): 500g (一整塊菲力或兩塊安佳)
- 細砂糖: 100g – 120g (看你想吃的甜度,我通常放110g)
- 酸奶油 (或無糖希臘優格): 80g (靈魂角色!)
- 動物性鮮奶油: 80ml
- 全蛋 (室溫): 2顆 (約100g)
- 檸檬汁: 1大匙 (約15ml)
- 香草精: 1小匙 (約5ml,純的比較好)
- 玉米粉 (或低筋麵粉): 15g (幫助定型,介意可不加)
為什麼這個比例我覺得穩?
乳酪量足夠,才有濃郁的滿足感。酸奶油和適量的鮮奶油提供了完美的濕潤度和微酸平衡,糖量不會過甜掩蓋乳酪香。玉米粉讓組織更穩定,不容易在烘烤或冷藏時塌陷或出水。這個配方烤出來是標準的紐約重乳酪口感,紮實中帶綿密。
做法篇:魔鬼藏在細節裡!
好了,食材備齊,食譜在手,但乳酪蛋糕最搞人的就是步驟裡的眉眉角角!一個小疏忽,成品可能就差很多。跟著我的步驟,避開我曾經踩過的坑:
步驟一:製作餅乾底 – 穩固的基礎
- 消化餅乾裝進厚塑膠袋,用擀麵棍或酒瓶(對,空的紅酒瓶很好用!)徹底壓碎,越碎越好。有食物處理機更快,打幾秒就好,別打成粉。
- 融化奶油 (微波或隔水加熱都可以)。
- 把餅乾碎倒進大碗,倒入融化奶油和一丁點鹽(如果加的話),用叉子或手徹底拌勻,讓每一粒餅乾碎都裹上油亮的奶油。
- 活動模底部鋪一張烘焙紙(方便脫模)。把拌好的餅乾碎倒進去,用杯子底部或平底的量杯,用力壓緊壓平!特別是邊緣一定要壓實,這是餅乾底會不會散架的關鍵。壓不緊,一切就碎給你看。
- 壓好後,連同模具一起放進冰箱冷藏至少30分鐘,讓奶油凝固,餅乾底更堅固。
步驟二:製作乳酪糊 – 耐心是美德
(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 奶油乳酪務必提前1-2小時拿出來,切成小塊,放到完全室溫軟化! 手指可以輕鬆按壓下去的狀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更做不好乳酪糊!我有血的教訓。
- 把軟化的奶油乳酪放進一個夠大的攪拌盆,用橡皮刮刀先大致壓拌開,讓它更柔軟。
- 加入細砂糖。這時候可以用電動打蛋器的最低速開始攪打了。目標是將糖和乳酪混合均勻,乳酪變得光滑無顆粒。切記不要高速狂打! 打入太多空氣,烤的時候容易膨脹過高然後裂開,冷卻後又塌陷。低速!耐心!打到糖溶解、乳酪糊呈現光滑緞帶狀即可。
- 加入室溫的酸奶油(或優格)和檸檬汁、香草精。繼續用最低速攪打均勻即可。
- 慢慢倒入室溫的鮮奶油,同樣用最低速攪勻。這時糊應該很滑順了。
- 分兩次加入室溫的全蛋。一次加一顆,用最低速打到蛋液剛剛融合進去就好,絕對不要過度攪打! 過度攪拌會打入空氣,也會讓組織變粗糙。拌勻就好!
- 最後將玉米粉(或低粉)過篩加入,用橡皮刮刀以切拌的方式輕輕拌勻即可,看不見粉粒就好。過度攪拌麵粉會出筋。
乳酪糊完美狀態:
濃稠、光滑、細膩像絲綢,幾乎沒有氣泡。倒在刮刀上會緩慢、連續地流下,斷裂時呈現光滑的緞帶狀。太稀可能是鮮奶油加太多或乳酪溫度不對;有顆粒則是乳酪沒軟化好或攪打不均勻。
步驟三:入模與烘烤 – 水浴法是關鍵
- 從冰箱取出模具,將做好的乳酪糊緩緩倒入模具中。稍微晃動一下模具讓表面平整,或用刮刀輕輕抹平。可以在桌面上輕敲幾下震出大氣泡(但別太用力,餅乾底會碎)。
- 準備水浴法 (Water Bath / Bain-Marie):
- 找一個比蛋糕模大的深烤盤(例如烤火雞那種)。
- 把裝了乳酪糊的模具放入大烤盤中央。
- 燒一大壺熱水(約50-70度C,摸起來熱但不燙手最好)。
- 小心地將熱水倒入大烤盤中,水量要能達到蛋糕模高度的一半以上(至少2-3公分高)。
- 為什麼要水浴? 水蒸氣能讓烤箱內保持濕潤,溫度更均勻穩定,避免蛋糕表面升溫過快而乾裂,也能讓蛋糕體緩慢均勻地凝固,成品才會細膩濕潤。不做水浴?十之八九會裂開給你看,或者邊緣烤過頭中間沒熟。
- 將整個大烤盤小心地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層。
- 烘烤溫度與時間: 這是重點!不同烤箱脾氣差很多!我的經驗是:
- 溫度: 先用攝氏160度烤 20-25分鐘。
- 然後降溫到攝氏140度,繼續烤 40-60分鐘。
- 總時間大約 60-85分鐘。低溫慢烤是王道!千萬不要高溫快烤!
- 如何判斷熟了沒?絕對不要用竹籤插! 插下去就毀了。看狀態:
- 蛋糕邊緣已經凝固,摸起來有彈性。
- 中心部分看起來還有一點點晃動感(像嫩豆腐那樣),但沒有液狀流動感。
- 整體顏色呈現均勻的金黃色(輕乳酪會更白一點)。
- 如果表面已經上色滿意但中心還太晃,可以在最後10分鐘蓋上一張鋁箔紙防止表面烤太深。
- 時間到後,關掉烤箱電源,讓蛋糕留在烤箱裡,門開一個小縫(用耐熱的勺子卡住即可),讓它自然冷卻至少1小時。這個步驟超級重要!讓蛋糕在溫度緩緩下降的環境中適應,能大幅減少因為劇烈溫差造成的塌陷和表面皺縮。急著拿出來?等著看蛋糕中心塌下去吧,我試過,慘不忍睹。
步驟四:冷藏定型 – 美味的等待

- 烤箱內冷卻1小時後,小心地把蛋糕(連模具)從水浴盤中取出(水可能還很燙!),放在網架上讓它完全冷卻到室溫。
- 蓋上保鮮膜(防止吸收冰箱異味和表面變乾),放入冰箱冷藏至少6小時,最好過夜(12小時以上)! 拜託一定要忍住!冷藏後乳酪蛋糕的風味才會完全融合,質地才會紮實定型,達到最佳口感。熱的或溫的吃?那根本是另一種東西了。
常見失敗原因 & 我的血淚解決方案:
- 表面裂開: 原因通常有:1) 攪打乳酪糊時打入太多空氣(低速!低速!)。2) 烤箱溫度太高或升溫太猛(用水浴!低溫慢烤!)。3) 烘烤時間過長(準確判斷狀態)。4) 冷卻太快(務必關火開縫緩冷)。
- 蛋糕體太濕或出水: 1) 鮮奶油或酸奶油比例過高(嚴格按食譜)。2) 蛋沒完全拌勻或油水分離(材料要室溫,攪拌適度)。3) 沒烤熟(確認中心凝固狀態)。4) 冷藏時間不夠(一定要夠久)。
- 餅乾底濕軟或散開: 1) 奶油量不夠或沒拌勻(比例要對,拌勻)。2) 壓得不夠緊實(用力壓!)。3) 水浴盤進水(模具外層包鋁箔紙防進水)。4) 沒徹底冷藏定型就脫模。
- 口感粗糙有顆粒: 1) 奶油乳酪沒完全室溫軟化(提前拿出來!)。2) 糖沒打融化或攪拌不均勻(低速打夠時間)。3) 加入冷雞蛋或鮮奶油導致油水分離(材料務必室溫!)。
懶人包:我的乳酪蛋糕完美口訣
- 乳酪奶油要室溫,軟化徹底是根本!
- 低速攪拌莫心急,打入空氣是大忌!
- 蛋奶材料同溫度,油水分離說不!
- 水浴低溫慢慢烤,裂開機會跑不了!
- 關火開縫緩慢冷,塌陷皺縮不上門!
- 冷藏過夜是必須,美味極致才相遇!
台北必吃乳酪蛋糕名店私心排行榜(純個人主觀口味!)
吃了這麼多,也做了這麼多,分享一下我心目中台北幾間厲害的乳酪蛋糕,風格各異,各有千秋:
- Sugar Miss (大安區): 大理石豆腐岩燒乳酪。視覺效果爆表,口感非常非常綿密細緻,像在吃乳酪雲朵!岩燒焦糖層帶點微苦,中和甜膩。缺點: 價格偏高,且非常甜,不嗜甜者可能覺得負擔。但偶爾犒賞自己很讚。
- PONPIE 澎派 (板橋區): 經典紐約重乳酪。這是我最常回購的!口感超級紮實濃郁,乳酪香氣爆炸,餅乾底也做得極好。就是記憶中完美重乳酪的樣子。缺點: 份量大,一個人吃需要毅力(或朋友分享)。
- 時飴 Approprié (中山區): 頂級日式輕乳酪。如空氣般輕盈,入口即化,蛋香和乳酪香平衡得絕妙。用料講究,質感極高。缺點: 單價極高,且非常不容易買到(限量預約制),適合特殊場合。
- CJSJ (其實是台中,但台北快閃常有): 法式工藝乳酪塔。將乳酪蛋糕做成精緻塔點,外型美翻,口感層次複雜,常搭配特殊水果或香料。缺點: 價格昂貴,且非傳統乳酪蛋糕的滿足感,更像藝術品。
- 好滴咖啡 Drip Cafe (松山區): 流心巴斯克乳酪蛋糕。外層微焦,內裡是誘人的半熟流心狀態,濃郁滑順帶點焦香,罪惡感十足。缺點: 偏甜,且有時流心狀態不穩定(看當批烤的火候)。
Q&A 時間:大家常問我的問題
Q1:乳酪蛋糕可以冷凍保存嗎?
A: 當然可以!而且我覺得冷凍後別有風味,像冰淇淋蛋糕!烤好且完全冷藏定型後,切成單片,用保鮮膜緊緊包好(防止凍傷),放入密封袋或保鮮盒,冷凍可保存1-2個月。要吃之前,移到冷藏解凍約4-6小時(或室溫解凍1-2小時)恢復口感。千萬不要反覆冷凍解凍,品質會變差。
Q2:為什麼我做的乳酪蛋糕底部會濕濕的?餅乾底爛掉?
A: 這問題超常見!主要原因通常是:
- 模具進水: 水浴時水從模具底部縫隙滲入。解決方法: 在活動模外面緊密地包裹兩層鋁箔紙(像穿雨衣一樣包好底部和側面),確保水進不去。買專門的矽膠水浴蛋糕模套也行。
- 餅乾底壓不緊或奶油太少: 一定要用力壓實!奶油比例要夠。
- 蛋糕沒烤熟: 內部水分太多滲到底部。確認烘烤時間和狀態。
- 冷藏時沒蓋保鮮膜: 冰箱濕氣凝結滴到蛋糕表面,也可能影響底部。
Q3:家裡沒有酸奶油或優格怎麼辦?可以用什麼替代?
A: 如果真的沒有,可以嘗試:
- 檸檬汁 + 鮮奶油: 在80ml的動物性鮮奶油中,加入1大匙(15ml)新鮮檸檬汁,輕輕攪拌均勻,靜置5-10分鐘,它會稍微變濃稠,有點類似酸奶油的效果。再加入乳酪糊中。
- 全部用鮮奶油: 直接省略酸奶油的部分,全部用等量的動物性鮮奶油代替。但這樣做出來的蛋糕酸香層次會少一點,質地可能會稍微膩一點點。
- 無糖優格: 這是最接近的替代品,記得選用質地濃稠的希臘式優格或濾乳清優格,並且稍微瀝掉一些乳清再用,避免水分過多。超市賣的原味無糖優格也可以,但質地較稀,效果不如酸奶油或希臘優格好。
(小提醒:替代品效果還是無法100%等同酸奶油,風味和質地會略有不同哦!)
寫到這裡,我的冰箱裡正好還冰著半顆上週末烤的乳酪蛋糕… 不行,我要去切一塊來吃了!自己做雖然步驟有點多,但看到成品完美,吃進嘴裡那種濃郁滿足感,還有朋友稱讚的時候,真的覺得一切辛苦都值得。希望這篇滿滿都是個人經驗(和教訓)的文章,能幫到也想踏入乳酪蛋糕烘焙世界的你。別怕失敗,多試幾次,總會成功的!記得,乳酪蛋糕的美味,值得等待。快去試試看吧!有問題也歡迎留言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