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溫泉:硫磺谷、冷水坑、馬槽溫泉全攻略與老泡客秘笈


記得第一次上陽明山泡溫泉,還是大學時代的事了。那時懵懵懂懂,只聽說山上有溫泉,就跟著同學騎著破機車上山。撲面而來那股濃烈的「臭雞蛋味」差點沒把我燻暈過去!(說真的,第一次聞到真的很震撼,跟想像中那種香香的溫泉完全不同)但神奇的是,泡完之後,全身那種難以言喻的舒暢感,還有面板摸起來滑溜溜的感覺,讓我從此對陽明山溫泉上了癮。十幾年下來,陸陸續續泡遍了這裡大大小小、知名或隱密的湯池,累積了一籮筐的實戰經驗和私房心得。今天,就讓我這個老泡客,不藏私地跟大家分享,絕對避開那些觀光客陷阱,找到最適合你的那一池暖湯。

陽明山溫泉之所以特別,關鍵就在它屬於「酸性硫磺鹽泉」,俗稱「白磺」和「青磺」。那股標誌性的味道,就是硫化氫的氣味啦!別嫌它臭,這可是好東西的證明。(聞久了其實會習慣,甚至有點上癮,覺得沒這味兒反而不像陽明山溫泉了)這種泉水富含礦物質,特別是硫磺離子,對面板病、風濕、神經痛、疲勞恢復聽說都很有幫助。個人最明顯的感覺就是泡完面板特別光滑細緻,而且肌肉的痠痛感真的能緩解不少,尤其爬山後泡一下,隔天腿就不那麼鐵了。

不過,陽明山溫泉範圍其實不小,泉質、氛圍、價位差異也挺大。根據我的經驗和觀察,主要可以分成三大塊各有特色的區域,我給它們取了個外號:

硫磺谷(地熱谷)區域:火山煙嗓型 – 硫磺味最濃烈,視覺衝擊最強!

冷水坑區域:溫和親切型 – 溫度適中,設施完善,最適合新手和家庭。

馬槽區域:野性奔放型 – 隱身山中,原始風味濃,景色壯麗。

下面,我就一個一個細說,把我壓箱底的資訊都挖出來給你看。包含怎麼去、花多少錢、啥時開門、有啥特色,還有我自己踩過的坑和驚喜發現。保證都是親身經歷,不是抄旅遊書的!

硫磺谷溫泉(地熱谷意象區)

說到陽明山溫泉的代表作,硫磺谷絕對排第一!這裡是陽明山國家公園裡地熱活動最劇烈的地方之一,遠遠就能看到白煙裊裊上升,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硫磺味,地面是裸露的黃白色硫磺結晶,流淌著滾燙的青磺泉(有時帶點白濁感)。第一次看到的人,肯定會被這宛如外星地貌的景象震撼到。

溫泉介紹:

這裡的泉質是酸性硫酸鹽氯化物泉(青磺泉為主),酸鹼值很低(pH約2-3),溫度非常高,源頭可達90幾度甚至沸騰!所以絕對不能直接泡源頭水,會燙傷的!這邊的公共設施主要是免費的泡腳池(來源水已經過降溫處理),以及旁邊龍鳳谷的公共浴室(也是引這裡的泉)。水色通常是帶點微綠的半透明或乳白。硫磺礦物質含量極高,那股「臭雞蛋味」超級正宗。我個人覺得這裡泉質的「勁道」最猛,泡完面板滑嫩感最明顯,但也最乾燥,泡完一定要立刻擦乳液保濕,不然會有點緊繃。對了,這裡超適合帶雞蛋來煮溫泉蛋!旁邊常有小販在賣網袋和雞蛋。

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泉源路200號旁(硫磺谷地熱景觀區)。導航設定「硫磺谷」或「硫磺谷地熱景觀區」都很容易找到。停車場不大,假日通常一位難求。

營業時間:

硫磺谷泡腳池:全年開放,24小時。 (沒錯!深夜想來泡也行,但燈光昏暗,蚊子多,自己評估風險)
龍鳳谷公共浴室: 通常是 05:00 – 09:00 & 16:00 – 20:00(週一清潔日不開放)。這個時間超容易記錯!我有次下午三點半興沖沖跑去,結果吃閉門羹… 浴室環境就…非常「樸實」,要有心理準備,是體驗在地庶民文化的好地方。

費用:

  • 硫磺谷泡腳池:免費!
  • 龍鳳谷公共浴室:免費! (但記得自備毛巾、肥皂等盥洗用品)
  • 溫泉蛋:跟小販買,大約 $50 一袋(含蛋和網袋)。自己帶蛋來煮也行。
專案 資訊 老泡客點評
硫磺味濃度 ⭐⭐⭐⭐⭐ (爆表) 正宗中的正宗!討厭硫磺味者請慎重。
景觀特色 地熱噴氣孔、硫磺結晶地貌 視覺震撼,拍照打卡熱點,夕陽時分很美。
泡湯設施 免費露天泡腳池、簡陋公共浴室 體驗原始風味,追求舒適享受者會失望。泡腳池水溫有時不太穩。
適合物件 想體驗正宗地熱景觀、預算有限、不怕濃烈氣味者 適合短暫停留、煮蛋、拍照。純泡湯推薦去其他點。
個人經驗談 最愛帶朋友來「震撼教育」!泡腳免費又方便,但更愛去附近收費湯屋用這裡的泉。公共浴室衛生條件普通,偶爾為之體驗文化OK。

交通:

  • 公車: 搭乘 小7、小9、小26(請注意有區分「小」字頭的巴士路線) 至「硫磺谷(彌陀寺)」站下車,就在旁邊。從北投或捷運石牌站過來比較多車。
  • 自行開車/騎車: 從北投泉源路或行義路上山。假日停車位難找,路邊停車要注意紅線。騎車相對方便,但山路彎多,要注意安全。
  • 計程車/叫車: 從北投捷運站上來大約 $200-$300。

第一次來的朋友,真心推薦下午時分先到硫磺谷看看地熱景觀、拍拍照、泡泡腳感受一下正宗硫磺味,順便煮個溫泉蛋。但如果想要好好泡個全身湯,我會建議去附近評價不錯的收費湯屋(例如熱門的皇池、椰林等),他們也是引這一區的泉,但環境舒適很多。純泡公共浴室的話,要有點心理準備,那是一種生活的味道(笑)。

冷水坑溫泉

跟硫磺谷的狂野截然不同,冷水坑走的是溫和親民路線。這裡的溫泉溫度是陽明山溫泉中相對低的(名字裡的「冷水」就是這麼來的,但其實它還是溫泉啦!大約40度左右),硫磺味也淡非常多,甚至有點若有似無,泉水顏色是漂亮的乳白色(牛奶湯),質地摸起來很滑溜。我第一次帶怕硫磺味的朋友來,她終於露出滿意的笑容說:「這才像溫泉嘛!」。

溫泉介紹:

泉質屬於酸性硫酸鹽泉(白磺泉),pH值也是偏低,但刺激性比硫磺谷的青磺溫和許多。溫度約在40°C左右,非常適合怕燙或泡不久的人(像我媽)。水源來自七星山東麓,這裡除了溫泉,還有著名的「牛奶湖」 – 一個天然沉澱池,因硫磺礦物沉澱形成乳白水色而得名,不能泡喔!是拍照景點。這裡的泡湯設施是陽明山溫泉中唯一由國家公園管理處直接經營的,環境乾淨整齊多了。

地址:

臺北市士林區菁山路101巷170號(冷水坑遊客服務站旁)。導航設定「冷水坑服務站」或「冷水坑溫泉」即可。停車場較大,但假日一樣滿位很快。

營業時間:

公共溫泉浴室(含露天泡腳池):

  • 開放時間:09:00 – 16:30 (最後入場時間 16:00)
  • 每月最後一個週一(遇國定假日順延一天)及農曆除夕休館清潔。這個休息時間很固定,我曾經撲空過一次,記得要避開!

費用:

  • 免費! 對,你沒看錯,冷水坑的公共浴室和泡腳池完全免費!這點真的超佛心。設施維護得相當不錯,水溫也很穩定,是我認為CP值最高的陽明山溫泉公共設施。不過記得,一樣要自備毛巾、洗沐用品。

交通:

  • 公車: 搭乘 108遊園公車(由陽明山總站發車)小15(從捷運劍潭站發車) 至「冷水坑服務站」下車,下車後走2分鐘就到。108公車是繞行陽明山各景點的迴圈線,非常方便。
  • 自行開車/騎車: 從仰德大道或巴拉卡公路上山,跟著冷水坑指標走。停車場在服務站旁。
  • 計程車/叫車: 從陽明山公車總站或捷運劍潭站上來費用較高,可能 $300-$500 跑不掉。

冷水坑的公共浴室有分男湯、女湯,裡面是裸湯(需著泳帽),有數個溫泉池和一個冷水池(真的冷水!),空間乾淨明亮,通風良好。戶外還有一個長條形的免費露天泡腳池,視野開闊,面對著山巒,一邊泡腳一邊看風景非常愜意,常常一位難求(尤其冬天)。這裡很適合親子同遊,帶長輩來也很合適,因為環境安全、水溫適中、氣味溫和。泡完湯,還可以順遊附近的菁山吊橋、牛奶湖、夢幻湖步道,規劃個半日遊或一日遊都沒問題。真的是我最常帶朋友來體驗陽明山溫泉的首選之地,免費又舒適!

不過,假日人真的爆炸多!尤其是下午時段,泡腳池可能像下水餃。如果想避開人潮,建議平日前往,或是抓開放時間一開門(9點)就去,享受比較清幽的時光。另外,浴室內禁止拍照,泡腳池可以拍。

馬槽溫泉

如果你跟我一樣,喜歡探險,渴望一點點遺世獨立、貼近自然的感覺,那馬槽絕對值得你繞進來看看。它藏在陽明山更深處,往金山方向的山腰上。這裡的陽明山溫泉泉質跟硫磺谷類似,屬於酸性硫酸鹽氯化物泉(也是青磺),硫磺味濃烈,溫度高。最大的特色是依山而建、視野壯麗的湯屋群(有些甚至懸在山壁上),以及更為原始、未被過度開發的感覺(相較於行義路溫泉區)。

溫泉介紹:

泉水源自大屯火山群馬槽地熱區,溫度高,富含硫磺礦物。水質清澈或略帶微黃、微藍。這裡的溫泉業者大多直接引用源頭泉水(會經過降溫處理),所以泉質非常純正濃鬱。泡完同樣會有面板滑溜感。個人覺得這裡的泉質「力道」介於硫磺谷和冷水坑之間,但因為環境開闊,面對山谷,空氣流通好,濃烈的硫磺味聞起來反而沒硫磺谷那麼嗆鼻(心理作用?)。邊泡湯邊欣賞山景或夜景(部分湯屋視野極佳),是別處難以取代的享受。特別推薦秋天來,山頭芒花搖曳,配上熱湯,絕配!

地址:

臺北市北投區(實際位置靠近陽金公路 – 臺2甲線,約7公里處)。馬槽溫泉不像硫磺谷或冷水坑有個明確的點,它是一個區域。各家溫泉會館分散在陽金公路(臺2甲線)兩旁的山坡上。 常見的如:日月農莊、櫻崗溫泉會館、花藝村(已更名,留意新招牌)、山玥溫泉會館等。導航直接設定你要去的會館名稱最準確。

營業時間:

視各家溫泉會館而定! 沒有統一時間。大部分營業時間約為:

  • 平日:10:00 – 22:00 或 24:00
  • 假日:09:00 – 24:00 或 更晚
  • 強烈建議出發前先電話確認或上官方粉絲團查詢最新營業時間! 我有次晚上9點多到某家,結果剛好打烊… 山路上找下家有點麻煩。

費用:

這邊沒有免費公共設施!都是私人的溫泉會館。 收費方式主要是:

  • 純泡湯: 依業者、湯屋大小、景觀、時段(平日/假日)差異很大。
    • 大眾池: 約 $200 – $400 / 人。
    • 湯屋(2人為主): 平日約 $600 – $1500 / 間 / 1-1.5小時;假日 $800 – $2000+ / 間 / 1-1.5小時。景觀越好、裝潢越新通常越貴。
  • 住宿: 當然費用更高,包含泡湯。
  • 餐飲: 許多會館也提供餐飲,泡完湯吃一頓很享受。

這邊的價格浮動範圍大,最好先上店家官網或訂房平臺查詢最新價目表。假日熱門時段湯屋常客滿,強烈建議預約!

費用型別 價格範圍 (新臺幣) 說明與老泡客提醒
大眾池 (純泡) $200 – $400 / 人 價格較實惠,設施較簡單(通常有冷熱池、蒸氣室等),需著泳裝泳帽。隱私性低。
景觀湯屋 (2人)
(平日/假日)
平 $600-$1200
假 $800-$1600
獨立空間,有基本衛浴。景觀普通或側面山景居多。假日漲幅明顯,必預約!時間通常只有70-90分鐘。
豪華景觀湯屋 (2人)
(平日/假日)
平 $1000-$1500+
假 $1500-$2500+
空間更大,裝潢較好,面對開闊山谷的視野極佳(尤其夜景),可能有浴缸+淋浴分離。預算夠的話很值得體驗一次落日或星空下的泡湯。
用餐 + 泡湯套票 約 $500 – $1000 / 人 有些會館推出含簡餐或火鍋的泡湯方案,適合安排半日遊。要先確認餐點內容是否符合期待。

交通:

  • 公車: 非常不方便! 公車班次極少(如皇家客運 1717 路線,但班次稀疏),且站牌離各家會館都有段距離,通常還要走一段山路。強烈不推薦純靠大眾運輸來馬槽泡湯! 太耗時且麻煩。
  • 自行開車/騎車: 最推薦的方式。 從仰德大道上陽明山,接陽金公路(臺2甲線)往金山方向,過馬槽橋後不久,注意公路兩旁山坡上的溫泉招牌即可。山路彎道多且路幅不寬,務必小心駕駛,尤其夜間或天候不佳時。各會館有自己的停車場(通常不大)。
  • 計程車/叫車: 從臺北市區或北投直接上來,費用會非常高(可能 $800-$1500+),且回程叫車不易。可以考慮包車半天或一天會比較划算。
  • 包車/一日遊行程: 如果沒有交通工具,又想體驗馬槽,找專門的包車服務或參加包含陽明山溫泉(馬槽)的一日遊行程可能是更方便的選擇。

馬槽的優點是景觀無敵、泉質純正、相對幽靜(比起行義路)。缺點也很明顯:交通不便、選擇雖多但需要做功課比較各家、價格偏高(尤其假日景觀湯屋)、餐飲選擇有限且通常不便宜(有些會館餐點普通)。我通常會選個平日午後,避開人潮,找間景觀好的湯屋,好好放空一兩個小時,看著山嵐霧氣飄過,真的很解壓。但說實話,錢包也會有點痛就是了(笑)。適合追求特別體驗、情侶約會或是有車一族。

老泡客真心話 & 實用秘笈大放送

聊完三個主要區域,應該對陽明山溫泉有個基本輪廓了吧?但網路上查得到的都太制式化了,讓我這個老屁股再分享一些只有泡過很多次才會知道的眉角和真心話:

  • 泡湯季節? 很多人以為冬天是旺季。沒錯,但陽明山的秋天(10-12月)和春天(3-5月)其實更舒服!山下微涼,山上氣溫剛好,泡湯不會太悶熱,又能欣賞滿山的芒花或春櫻。夏天泡大眾池是有點熱,但躲進冷氣房泡湯屋其實也別有一番滋味(而且常促銷!)。冬天當然是最旺,尤其寒流來時,但人擠人、湯屋難訂又貴,體驗有時打折。結論:避開寒流尖峰日,春秋是最佳賞味期!
  • 哪種泉質最好? 這根本月經題!老實說,青磺(硫磺谷、馬槽)和白磺(冷水坑)各有愛好者。青磺礦物質濃,面板滑溜感強,但氣味重、較刺激;白磺溫和,氣味淡,面板觸感柔滑。沒有誰最好,看你的喜好和耐受度。 我自己是輪流泡,看當天心情。記得泡酸性溫泉絕對不能戴銀飾!會變黑!我有條心愛的項鍊就這樣報銷了…
  • 行義路溫泉呢? 啊,差點忘了提。行義路(靠近惇敘工商一帶)也是陽明山溫泉(嚴格說算北投泉脈延伸)的聚集地,餐廳結合溫泉的模式很普遍(像皇池、湯瀨、椰林…),特色是通常餐飲不錯,泡湯+吃飯一次搞定。泉質也算青磺。但環境比較商業化、人車多、嘈雜一些。優點是交通相對方便(公車可達),適合聚餐泡湯。個人覺得氛圍跟純泡湯放鬆的馬槽或冷水坑不同,比較熱鬧。看你想吃大餐還是想安靜放空囉。
  • 新手推薦哪裡? 冷水坑! 理由很簡單:免費、安全、水溫適中、硫磺味淡、設施乾淨、交通相對方便(有公車108直達)、還能順便玩其他景點。最不容易踩雷,長輩小孩接受度高。是認識陽明山溫泉的完美起點。
  • 資深玩家推薦? 想挑戰正宗氣味和景觀:硫磺谷泡腳+煮蛋體驗 + 馬槽景觀湯屋(記得開車)。享受舒適放鬆:挑間冷水坑附近或行義路評價好的湯屋(看預算)。
  • 泡湯必備清單:
    • 泳衣泳帽: 泡大眾池絕對需要!冷水坑浴室(裸湯)則不用泳衣但可能需要泳帽(看規定)。
    • 大毛巾: 非常重要!公共設施通常不提供。我習慣帶兩條,一條擦身體,一條墊著坐或包頭髮。
    • 個人清潔用品: 沐浴乳、洗髮精、潤髮乳(泡完溫泉頭髮會很澀!)、洗面乳。冷水坑浴室有簡陋的肥皂架,但用自己的比較好。
    • 保濕乳液/乳霜: 超級重要! 尤其是泡酸性硫磺泉,面板水分會被帶走,泡完立刻擦才不會乾癢緊繃。我曾經懶得擦,結果小腿乾到起白屑…
    • 水壺: 泡湯容易脫水,隨時補充水分,避免頭暈。
    • 塑膠袋: 裝濕泳衣、濕毛巾。
    • 零錢/悠遊卡: 付車錢、小額消費(煮蛋、買飲料)。
    • 拖鞋: 方便穿脫,衛生考量。
    • (去馬槽/硫磺谷額外建議)防蚊液: 山上蚊子多,尤其傍晚!
  • 泡多久才夠? 真的不是越久越好!每次浸泡10-15分鐘就該起來休息一下,補充水分,讓身體冷卻。總時長看個人,1小時左右通常就非常足夠了。泡太久容易頭暈、虛脫、面板過度乾燥,反而傷身。尤其有心臟病、高血壓、孕婦等狀況,更要縮短時間或諮詢醫生。我年輕時貪心,泡到站起來差點暈倒,現在學乖了。
  • 泡完面板變紅變癢? 酸性溫泉刺激性的關係,有些人(尤其面板較敏感者)剛泡完可能會覺得面板微紅、微刺、微癢,這是正常的,通常很快會消退。但如果症狀持續很久或很嚴重(起疹子),那可能是過敏或不適應,下次就別泡太久或選更溫和的泉質(白磺)。泡完立刻用清水沖掉殘留的礦物質並加強保濕,通常能緩解。
  • 怎麼避開人潮?
    • 絕對首選:平日!
    • 早點出發: 設施一開門就進去(如冷水坑9點)。
    • 晚點上山: 泡晚餐後的時段(例如晚上8點後),行義路或馬槽有些湯屋開到半夜。硫磺谷泡腳池24小時。
    • 避開寒流: 寒流來襲的週末絕對是超級戰場。
    • 善用預約: 馬槽或行義路的付費湯屋,務必預約,尤其假日。
  • 值不值得專程來泡? 身為一個真心愛泡湯的人,我覺得值得! 陽明山溫泉的獨特泉質和地理環境(臺北近郊就有火山溫泉),本身就是一大賣點。無論是免費體驗的冷水坑、視覺震撼的硫磺谷,還是景觀絕佳的馬槽,都能帶來不同的享受。把它當成半天的小旅行,結合步道散步(如冷水坑周邊步道、硫磺谷步道)、吃個山產野菜,就是很棒的臺北近郊放鬆行程。專程來泡高階湯屋,也是一種寵愛自己的方式嘛!當然,如果只追求頂級奢華的泡湯環境,那北投或宜蘭可能選擇更多。但陽明山溫泉的火山硫磺特色,是無可取代的。

陽明山溫泉就是這麼一個充滿多樣性的地方。它不夠精緻完美,有時交通不便,設施可能老舊,氣味也嚇跑不少人。但它的真實、自然、以及那股來自地心的原始能量,卻深深吸引著像我這樣喜歡探索的旅人。每次上山,聞到那股熟悉的硫磺味,就知道,放鬆的時刻到了。希望我的這些囉嗦叨叨的經驗,能幫你找到屬於你自己的那一池好湯,好好享受這片火山賜予臺北的珍貴禮物!

Q&A:陽明山溫泉老泡客快問快答

最後,整理幾個我被問過很多次,或覺得新手一定會想知道的問題:

Q1: 陽明山溫泉有沒有所謂的「淡旺季」?什麼時候去人最少、CP值最高?

  • A1: 當然有!旺季絕對是 冬天,特別是有寒流來襲的週末假日,人潮爆滿,湯屋難訂又貴。農曆春節期間更是超級旺季。淡季則是 夏天(6-9月),雖然天氣熱,但其實山上氣溫較低,而且很多湯屋會推出夏季促銷(冷氣開放),人少清靜,價格也漂亮。最佳平衡點(我的最愛)是「平日的春秋兩季」! 像是 10-11月(賞芒)3-4月(賞櫻),天氣涼爽舒適,景色優美,遊客量適中,價格也合理(非假日價),CP值最高。下雨天?只要不是颱風,其實人更少,泡湯更有fu!

Q2: 去陽明山泡湯(尤其是公共池或免費池),需要自己帶什麼東西嗎?有什麼特別注意事項?

  • A2: 要帶的東西其實不少!上面有列過清單,這裡再強調一次並補充注意事項:
    • 必帶:大毛巾、個人清潔用品(沐浴乳洗髮精)、保濕乳液(超級重要!)、水壺(補充水分)、拖鞋。
    • 泡大眾池必帶:泳衣、泳帽。 (冷水坑公共浴室是裸湯,不用泳衣,但需自備毛巾用品)。
    • 選擇性帶: 塑膠袋(裝濕物)、防蚊液(硫磺谷、馬槽傍晚蚊子多)、零錢(煮蛋、買東西)、替換衣物。
    • 注意事項:
      • 首飾全摘! 酸性硫磺泉會讓銀飾變黑、K金也可能受損。
      • 隱形眼鏡最好摘下泡。 硫磺氣體和高溫可能刺激眼睛或損壞鏡片。
      • 飯前飯後1小時內、酒後、身體極度疲勞或生病時不宜泡湯。
      • 泡湯前後都要沖洗身體。 泡前沖掉汗水油脂,讓毛細孔張開更好吸收礦物質;泡後沖掉殘留礦物質,減少面板刺激。
      • 時間控制好! 單次浸泡勿超過15分鐘,總時間約1小時足夠。
      • 補充水分! 隨時喝水,泡湯易脫水。
      • 注意地面濕滑! 小心慢行。
      • 貴重物品保管好。 公共置物櫃不一定安全可靠。

Q3: 聽說硫磺谷那邊可以煮溫泉蛋?是真的嗎?要怎麼煮?

  • A3: 是真的!而且超好玩! 就在 硫磺谷地熱景觀區 的泡腳池旁邊。你會看到有攤販在賣生雞蛋和專門的網袋(約$50一組)。買好後:
    1. 把雞蛋放進網袋裡綁緊。
    2. 找到溫泉的源頭出口或滾燙的溫泉溝(旁邊通常會有標示提醒高溫危險,也會有簡易的吊掛設施或石頭縫)。
    3. 非常小心地用旁邊提供的掛鉤(或自己想辦法固定)把裝蛋的網袋懸吊浸泡在滾燙的溫泉水中
    4. 大約 浸泡8-12分鐘(看你喜歡多熟的蛋,8分鐘偏溏心,12分鐘接近全熟)。記得看時間!
    5. 時間到,小心撈起網袋(很燙!),用旁邊的冷水池或自備的冷水沖一下降溫。
    6. 剝殼開吃!溫泉蛋的蛋白像豆花一樣嫩,蛋黃則是半凝固狀態,帶著一點點硫磺味,非常特別!這絕對是體驗陽明山溫泉地熱能量的趣味活動!(自己帶蛋去煮也行,但記得要帶耐熱的網袋!一般塑膠袋不適用)。切記注意安全,別燙傷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